“您购买的衣服质量有问题,可以双倍退款”
“您购买的物品被检测出甲醛超标需要召回,我们将进行赔偿”
“您购买的商品缺货,现在直接退款给您”
“您购买的商品接到其他客户投诉,使用后过敏,现工商局要求全面下架”
你是否也接到过类似的电话
你是否也也刷过单、套过现
你是否也有上当受骗经历
案例一:近日,萧山的袁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“淘宝客服”的来电,对方称袁女士之前购买的眼膜(价值199元)“有质量问题,可以为其进行理赔”,袁女士信以为真,便按照对方要求将自己的支付宝信息发给对方,后来对方谎称袁女士“支付宝内的500元备用金是退款”,需要其退还多余的301元,袁女士照做后,对方又称需要袁女士的银行卡号,袁女士因此产生了怀疑,意识到被骗,向警方报警,损失301元。
315消费者权益日,应该让安全消费进校园,维护权利你我他。
交友诈骗、刷单诈骗、5G诈骗……骗子们紧跟社会热点,不断翻新。学生群体社会经验少,容易成为骗子诈骗对象。如何提高自己的警惕之心,如何抓住骗子们嘴中的漏洞一击致命,如何正确又合理地维护自己权益,更需要去学习了解相关法律知识。
315
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由来
315
1、安全保障权。消费者在购买、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、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。
2、获悉真情权。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、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。
3、自主选择权。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利。
4、公平交易权。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。
5、依法求偿权。消费者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。
6、依法结社权。消费者享有依法成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的权利。
7、获得知识权。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。
8、维护尊严权。消费者在购买、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,享有其人格尊严、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。
9、监督批评权。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。
315
防骗小妙招
2020年中国经济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一年。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、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,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,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,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,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,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。
挖掘真相、理清事实、透视本质,用规则守护良心,用诚信共筑信心,2021年“315”晚会聚焦提振消费,从心开始。作为普通消费者,我们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,维护自己的权益。小心驶得万年船,骗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一定要擦亮眼睛,时刻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。不轻信陌生人自称的身份,不向陌生人透露个人信息及资金信息涉及转账支付务必再三确认,有情况及时报警,不要因为一时面子问题,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