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10月13日是第32个国际减灾日,主题是“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”,在新冠肺炎流行和灾害风险日益复杂的状况下,建立完善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多方协同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,着力构建灾害风险适应性和抗灾力,提高全社会灾害风险治理能力,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为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,提高教师、家长及学生在自然灾害中的紧急避险自救能力,围绕安全第一,预防为主的方针,结合学校实际开展防灾减灾系列活动。
01会议部署
学校召开安全工作会议,明确学校安全工作方案,明确工作要求,压实工作责任。领会上级相关文件、会议精神,牢固树立“安全责任重于泰山”的思想,以对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和国家、个人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。
02宣传发动
组织以“防范化解灾害风险,筑牢安全发展基础”为主题的升旗仪式。组织主题班会,结合情景视频方式,多方位对学生开展自然灾害防范知识和安全教育,利用新媒体积极宣传安全知识、安全常识,指导师生掌握紧急情况时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,做好防灾减灾科普教育。
03应急演练
学校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,在教师们的有序引导下,遵守先避险后逃生的原则,找到安全地带避险,随着警报声的骤然响起,在教师的带领下分别从规定的楼道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,整个过程安全、有序、快速。
04安全隐患排查
学校行政领导班子对校园及周边进行安全排查,从内到外,无不遗漏各个角落,对发现的隐患立即进行整改。突出抓好校园消防、校园治安、防拥挤踩踏、防溺水、交通安全等重点工作以及教室、宿舍、学生食堂等关键场所和部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,对排查出的隐患,建立管理台账,明确人员责任,跟踪落实解决,及时堵塞各种安全漏洞。做好防护措施,确保校园安全。
安全,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,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。我们应该时刻将安全挂于心间。我们为孩子心底种下“安全”的种子,将安全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,为学生的平安成长保驾护航!